第兩百六十八章:戲曲困境,如何破立
關燈
小
中
大
第兩百六十八章:戲曲困境,如何破立
三裏不同調,十裏不同音。
華夏戲曲百花齊放,流派眾多看似是一種好現象,卻又何嘗不是一種桎梏。
縱觀戲曲千年的沈澱發展,藝術表演形式得到傳承的同時,又受限於年代本身難以適應新劇目。
而戲曲一旦出了當地,很難受到其他區域人民的認可和歡迎,無形中也限制了戲曲的廣泛傳播。
與現階段影視學院報名的火熱現狀相比,華夏的戲曲人正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局面。
再加上戲曲藝術派票房不斷下降,市曲劇團經營困難,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演出人員比觀眾還多的冷清場景。
顧城環視一圈。
覺得在座的每一位大師,都比他有資格討論戲曲的傳承與發展。
“韓校長,要是討論流行音樂,我還能厚著臉皮點評幾句。”
“但要說到戲曲領域,我只能算是個門外漢。”
“以我對戲曲那幾分淺薄的理解,我怕冒犯了戲曲這門藝術。”
“顧城,你這話我就不喜歡聽了!”
韓中毅放下筷子,一本正經的反駁。
“一門藝術不能因為欣賞的人少,就對它無限拔高,戲曲最初也不是什麼高深的娛樂活動。”
“在民國那會兒,多少喜歡聽戲的文人雅士覺得京劇沒有文化,甚至拒絕登臺獻唱以免丟人。”
“戲曲它本身就是一門接地氣的藝術,要是把它束之高閣放在神位上供著,那將來還有何發展?”
說到這裏,韓中毅語氣多了唏噓。
“時代在不斷進步,傳統藝術想要傳承下去,就不能再一直抱殘守缺。”
“只有與時俱進,代代傳承,每一代再添加自己的改良下去,戲曲才能繼續發展、越來越好!”
“韓校長說得對,是顧城狹隘了!”
不愧是藝術學院的院長。
韓中毅三言兩語,就讓顧城感受到了他在的格局與境界。
不過相比韓中毅,王濟秋顯然要傳統保守得多。
“你們都說傳統藝術,要創新才能傳承,但我卻不這樣認為。”
王濟秋一直認為戲曲的生命力很強,並不需要拯救。
真正的藝術自然能吸引觀眾。
“我覺得戲曲,也沒大家想象的那麼式微。”
“即便是哪天我不在了,我覺得京劇也定會還在,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刻意去迎合年輕人。”
“再說老藝術家們以自身的視角,去揣測、迎合年輕人的喜好,然後純粹靠臆想來創新改造自己的東西,最後出來的結果也極有可能是四不像,到頭來兩頭不討好。”
“各位老師,如果創新意味著要丟失本質的東西,那傳承下去還有什麼意義?”
“之前我也是跟王老師一樣的想法。”
黃梅戲大師韓芳突然插話。
“以前我也覺得只要唱好戲,就能撐起一座這戲班子,如今卻也不得不分出精力到舞臺之外。”
“我們黃梅戲早已今時不同往日,沒了以往的光鮮亮麗。”
“也只有搞一些戲臺之外的新聞,才能重歸大眾視野。”
“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還墨守成規,黃梅戲遲早都會毀在她們手裏,泯滅在時間長河裏!”
在韓芳看來,其實京劇還算好的。
國內還有很多沒被關註又不被國家重視的東西,正在一步步消失。
韓芳雖然不願承認,但現實是黃梅戲的發展土壤確實已經十分貧瘠,甚至是已瀕臨死亡了。
隨著國人現在對於中華傳統節日、時令節氣與廟會集會的意識的逐漸淡薄,戲曲演出的機會與平臺也開始不斷減少。
信息化時代的變遷,促使人們的審美與生活習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群眾現在更趨向於欣賞多元化、快節奏的藝術形式。
年輕人的圈子基本都是娛樂致死的狀態,網劇、游戲、選秀這些才是年輕人感興趣的主流。kuAiδugg
徐秦輕嘆了一口氣。
“其實何止是黃梅戲,大多數傳統戲曲在吸引新一代受眾的能力方面,都顯得極為乏力。”
“沒有受眾就難以推廣,沒有推廣就缺乏關註,沒有關註就招收不到新鮮血液,沒有生源就難以創新,逐漸走入死循環……”
韓中毅接過話茬。
“不管是黃梅戲還是京劇,戲曲如何革新、如何建設、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重鑄昔日光輝。”
“這是所有戲曲人以及戲曲愛好者都值得深思的問題,也是一個從未被遺棄的話題。”
韓中毅再度看向顧城。
“顧城、蘇柒,這裏也就你們兩個不是戲曲行業的。”
“你們兩個也說說看,觀眾眼裏關於戲曲方面的發展傳承!”
蘇柒落落大方道:“既然韓校長都這麼說了,那我就以票友的角度淺談幾句。”
她在腦海先組織一邊言語,這才斟酌著開口。
“其實我覺得方才幾位老師的觀點,都沒有錯!”
“傳統戲曲想要實現文藝覆興,傳承和創新應該要兩手抓!”
“戲曲不能僅依靠政~策支持和媒體宣傳,應該在保持傳統特色前提下適當的加入時代的元素,打破程式改革創新,這就是中華幾百年戲曲文化繼續精進的必然之路!”
韓中毅側頭看向顧城。
“顧城,你覺得呢?”
“我跟蘇柒的想法差不多。”
顧城把剝好的一碟蝦推給蘇柒,然後才不緊不慢的開口。
“戲曲是中華傳統藝術,個人認為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,應該先傳承好了,然後才有資格去談發揚創新。”
“畢竟一碗水只有多到溢出來,才能叫改良創新!”
“藝術家的技藝水平與藝術功底,就是是戲曲的根基。”
“要想讓戲曲行業蓬勃發展,就需要汲取時代和文化發展的養分,以更包容的姿態去生產和創作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,才能真正實現傳統戲曲的破與立。”
“顧城,你也是年輕人。”
昆曲大師蔡禮仁突然好奇的開口。
“你們這一代,是否真的對昆曲去無感?”
顧城不解,“蔡老師,您為什麼會這樣問呢?”
蔡禮仁微嘆了口氣。
“我這半生都在致力於昆曲研究和民俗文化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工作。”
“偶爾去講課的時候,臺下經常有年輕學生說昆曲太慢了,他們並不是很喜歡。”
“蔡老師,他們現在不喜歡又有什麼關系呢?”
顧城爽朗一笑,露出平整的白牙。
“當今社會,戲曲不再是人們主要的娛樂方式,而是變成了一種文化載體。”
“能讓時間敗下陣來的藝術,一定值得我們定心欣賞。”
“人總是會變老的,當人隨著歲月沈澱逐漸變得安靜,他們就會知道華夏傳統文化藝術的可貴。”
“當他們回過神來,想要尋找傳統的淡雅之美、凈化之美時,卻發現昆曲已經變了,這何嘗又不是一種遺憾的錯過?”
顧城環視一圈眾人,字字珠璣。
“再說昆曲既然已經等了群眾700年,再多等上30年又能怎樣呢?”
顧城這番話,震撼了全場。
所有人的臉上,都是一臉驚訝之色。
論資歷,昆曲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。
有700多年歷史,與古希臘戲劇、印~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。
昆曲被譽為“百戲之祖“,其他劇種無一例外地學習著昆曲的表演身段、程式,移植和借用著昆曲的音樂、排場。
京劇院培養演員,要用昆曲劇目打基礎,叫“昆腔開蒙“。
論影響,昆曲曾獨霸華夏劇壇兩百年,其流傳之廣、歷時之久,非其他劇種可望其項背。
古老戲曲藝術傳統中蘊含著的深邃思想,早已滲透國人的血脈。
“顧城,你說得對!”
蔡禮仁目光湧動。
“江畔何人初見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。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。”
“十年前的流行歌曲,放現在聽也許會覺得過氣,但戲曲不管三十年前還是三十年後聽,感覺都不曾變過。”
“因為藝術不分年代。”
蘇柒直接用一句話總結。
“好的藝術作品,即便傳了百年千年,也會有人一直欣賞。”
顧城笑看向韓中毅。
“韓校長,您剛才說戲曲曾是一門接地氣的娛樂活動,還記得吧?”
韓中毅瞇眼,“你的意思是,讓戲曲再接地氣一點?”
“這麼形容也可以。”
顧城不置可否道:“很多人在面對戲曲發展狀況不佳時,往往會埋怨觀眾不懂藝術,這無疑是走向了群眾的對立面!”
“而導致這種現象最根本的原因,在於中華戲曲已經逐漸脫離人們的生活!”
顧城看向眾人。
“所以我覺得戲曲內容要更加貼近生活,突出娛樂性,要長於情疏於禮!”
“梅蘭芳大師曾說過創新是‘移步不換行’,即便是創新也不能丟掉戲曲最本質的內核——四功五法!”
“我個人認為,戲曲在做好傳承的基礎上,應該多加實踐與創新,試著讓戲曲在內容上更加豐富起來。”
韓中毅瞇眼,“豐富內容?”
“沒錯!”
顧城慢悠悠的補充。
“需要充分繼承戲劇藝術的審美、技巧、程式規範,然後在此基礎上,再做做創新的嘗試。”
“比如目前還沒見過的科幻題材、都市言情、玄幻修仙等題材,都可以跟戲曲嘗試結合混搭。”
蘇柒眼前一亮,“我覺得顧城的這想法不錯!”
李勝文有些將信將疑,“戲曲和影視劇混搭,會不會不倫不類?”
顧城沒有多解釋什麼,只是輕笑反問。
“《神女劈觀》也是混搭了多種風格,不和諧嗎?”
李勝文無話可說。
顧城又接著道:“總是要邁出第一步的……”
其實戲曲遠沒有所謂的“千年的沈澱”那麼誇張。
昆曲只有700多年的歷史。
國粹京劇更是只有屈屈兩三百年,比四大名著還要來得都年輕。
但京劇的受眾群體,卻比四大名著簡直要少太多。
甚至於舞臺劇、音樂劇都比京劇的年紀大,比它的受眾要廣。
要想讓戲曲更情趣化、抒情化、多元化,就應該多貼合市場開辟新題材。
島國的不少漫畫、動畫都能改舞臺劇、能改歌舞伎,而且改了還有人看。
西方的動畫也改成了音樂劇,而且也改的很成功。
那中華戲曲怎麼就不能嘗試呢?
文化、戲劇都是一個國家的思想高度。
京劇用了幾代人的努力,把這個起源於俗文化的劇種擡上了大雅之堂,賦予其文明內核。
老一輩的民眾覺得它能代表華夏以及華夏的文化,所以國家也出錢出力保它。
推廣、弘揚戲曲是國家的文化政策,是文化輸出和文化自信建立的一塊基石。
正如戲曲研究家徐成北所說:戲曲不應僅僅定格在老唱片、老照片和老報刊之中,他內在的活躍、奔突著的生命力應該長久滋養著梨園,給現實世界以啟迪。
顧城覺得,或許也有那麼一天。
華夏的藝術家去往全世界各地演出,都能受到熱烈的歡迎,全球所有的藝術團體,都會以來帝都的某大劇院演出為榮。
……
這場飯局一直持續到了晚上十點左右。
因為大家都相繼喝了一些酒。
顧城直接安排了的士,送各位老師回去。
最後只剩下兩三個人時,韓中毅最後叫住顧城。
“顧城,因為《神女劈觀》的關系,最近戲曲的熱度指數暴漲。”
“你覺得接下來,我應該怎麼抓住這波熱度,去弘揚華夏戲曲文化?”
“拍戲曲電影、或者跟電視臺那邊合作,上綜藝、做節目都可以。”
韓中毅和梁世平對視一眼。
然後把梁世平輕輕往顧城身前一推。
“顧城,你覺得以世平這個年齡,適不適合進入娛樂圈?”
顧城目光低垂,視線落在梁世平稚嫩中透露著堅毅的小臉上。
自上世紀50年代後。
京劇幹旦不再被提倡,戲曲學校也不再培養。
往後五十年間後繼乏人,枝葉雕零。
看著梁世平的臉龐面龐,顧城恍若看到了京劇傳承的希望。
誠然,能被李勝文收做乾旦,那梁世平在顔值這塊自然是沒問題的,爆火也只是時間問題。
顧城也理解他們的想法。
戲曲屆如今非常需要,一位年輕的戲曲天才來撐場面。
但是一旦進入演藝圈,本心就不是那麼容易守住了。
前世被玖爺欽點的巴~特~爾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唱戲坐科要十年以上,不僅唱念坐打都要會,還不允許假唱,一場戲下來兩個多小時,結果賺到的錢卻不如十八線小明星帶貨一場。
所以他沒有藏著掖著,直接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。
“韓校長,培養一個明星可能只需要一年,而培養一個名角十年都不定能培養得出來!”
“進入演藝圈混個臉熟、拉拉人氣可以考慮,要是常駐娛樂圈,我個人目前不是很建議。”
“他還在讀書,又還沒倒倉,跑太多通告對他以後的職業生涯沒什麼好處。”
“行!我知道了!!”
韓中毅點頭,帶著梁世平先行離開了。
顧城在原地微嘆了口氣。
“但願這孩子,以後能守住本心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三裏不同調,十裏不同音。
華夏戲曲百花齊放,流派眾多看似是一種好現象,卻又何嘗不是一種桎梏。
縱觀戲曲千年的沈澱發展,藝術表演形式得到傳承的同時,又受限於年代本身難以適應新劇目。
而戲曲一旦出了當地,很難受到其他區域人民的認可和歡迎,無形中也限制了戲曲的廣泛傳播。
與現階段影視學院報名的火熱現狀相比,華夏的戲曲人正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局面。
再加上戲曲藝術派票房不斷下降,市曲劇團經營困難,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演出人員比觀眾還多的冷清場景。
顧城環視一圈。
覺得在座的每一位大師,都比他有資格討論戲曲的傳承與發展。
“韓校長,要是討論流行音樂,我還能厚著臉皮點評幾句。”
“但要說到戲曲領域,我只能算是個門外漢。”
“以我對戲曲那幾分淺薄的理解,我怕冒犯了戲曲這門藝術。”
“顧城,你這話我就不喜歡聽了!”
韓中毅放下筷子,一本正經的反駁。
“一門藝術不能因為欣賞的人少,就對它無限拔高,戲曲最初也不是什麼高深的娛樂活動。”
“在民國那會兒,多少喜歡聽戲的文人雅士覺得京劇沒有文化,甚至拒絕登臺獻唱以免丟人。”
“戲曲它本身就是一門接地氣的藝術,要是把它束之高閣放在神位上供著,那將來還有何發展?”
說到這裏,韓中毅語氣多了唏噓。
“時代在不斷進步,傳統藝術想要傳承下去,就不能再一直抱殘守缺。”
“只有與時俱進,代代傳承,每一代再添加自己的改良下去,戲曲才能繼續發展、越來越好!”
“韓校長說得對,是顧城狹隘了!”
不愧是藝術學院的院長。
韓中毅三言兩語,就讓顧城感受到了他在的格局與境界。
不過相比韓中毅,王濟秋顯然要傳統保守得多。
“你們都說傳統藝術,要創新才能傳承,但我卻不這樣認為。”
王濟秋一直認為戲曲的生命力很強,並不需要拯救。
真正的藝術自然能吸引觀眾。
“我覺得戲曲,也沒大家想象的那麼式微。”
“即便是哪天我不在了,我覺得京劇也定會還在,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刻意去迎合年輕人。”
“再說老藝術家們以自身的視角,去揣測、迎合年輕人的喜好,然後純粹靠臆想來創新改造自己的東西,最後出來的結果也極有可能是四不像,到頭來兩頭不討好。”
“各位老師,如果創新意味著要丟失本質的東西,那傳承下去還有什麼意義?”
“之前我也是跟王老師一樣的想法。”
黃梅戲大師韓芳突然插話。
“以前我也覺得只要唱好戲,就能撐起一座這戲班子,如今卻也不得不分出精力到舞臺之外。”
“我們黃梅戲早已今時不同往日,沒了以往的光鮮亮麗。”
“也只有搞一些戲臺之外的新聞,才能重歸大眾視野。”
“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還墨守成規,黃梅戲遲早都會毀在她們手裏,泯滅在時間長河裏!”
在韓芳看來,其實京劇還算好的。
國內還有很多沒被關註又不被國家重視的東西,正在一步步消失。
韓芳雖然不願承認,但現實是黃梅戲的發展土壤確實已經十分貧瘠,甚至是已瀕臨死亡了。
隨著國人現在對於中華傳統節日、時令節氣與廟會集會的意識的逐漸淡薄,戲曲演出的機會與平臺也開始不斷減少。
信息化時代的變遷,促使人們的審美與生活習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群眾現在更趨向於欣賞多元化、快節奏的藝術形式。
年輕人的圈子基本都是娛樂致死的狀態,網劇、游戲、選秀這些才是年輕人感興趣的主流。kuAiδugg
徐秦輕嘆了一口氣。
“其實何止是黃梅戲,大多數傳統戲曲在吸引新一代受眾的能力方面,都顯得極為乏力。”
“沒有受眾就難以推廣,沒有推廣就缺乏關註,沒有關註就招收不到新鮮血液,沒有生源就難以創新,逐漸走入死循環……”
韓中毅接過話茬。
“不管是黃梅戲還是京劇,戲曲如何革新、如何建設、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重鑄昔日光輝。”
“這是所有戲曲人以及戲曲愛好者都值得深思的問題,也是一個從未被遺棄的話題。”
韓中毅再度看向顧城。
“顧城、蘇柒,這裏也就你們兩個不是戲曲行業的。”
“你們兩個也說說看,觀眾眼裏關於戲曲方面的發展傳承!”
蘇柒落落大方道:“既然韓校長都這麼說了,那我就以票友的角度淺談幾句。”
她在腦海先組織一邊言語,這才斟酌著開口。
“其實我覺得方才幾位老師的觀點,都沒有錯!”
“傳統戲曲想要實現文藝覆興,傳承和創新應該要兩手抓!”
“戲曲不能僅依靠政~策支持和媒體宣傳,應該在保持傳統特色前提下適當的加入時代的元素,打破程式改革創新,這就是中華幾百年戲曲文化繼續精進的必然之路!”
韓中毅側頭看向顧城。
“顧城,你覺得呢?”
“我跟蘇柒的想法差不多。”
顧城把剝好的一碟蝦推給蘇柒,然後才不緊不慢的開口。
“戲曲是中華傳統藝術,個人認為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,應該先傳承好了,然後才有資格去談發揚創新。”
“畢竟一碗水只有多到溢出來,才能叫改良創新!”
“藝術家的技藝水平與藝術功底,就是是戲曲的根基。”
“要想讓戲曲行業蓬勃發展,就需要汲取時代和文化發展的養分,以更包容的姿態去生產和創作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,才能真正實現傳統戲曲的破與立。”
“顧城,你也是年輕人。”
昆曲大師蔡禮仁突然好奇的開口。
“你們這一代,是否真的對昆曲去無感?”
顧城不解,“蔡老師,您為什麼會這樣問呢?”
蔡禮仁微嘆了口氣。
“我這半生都在致力於昆曲研究和民俗文化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工作。”
“偶爾去講課的時候,臺下經常有年輕學生說昆曲太慢了,他們並不是很喜歡。”
“蔡老師,他們現在不喜歡又有什麼關系呢?”
顧城爽朗一笑,露出平整的白牙。
“當今社會,戲曲不再是人們主要的娛樂方式,而是變成了一種文化載體。”
“能讓時間敗下陣來的藝術,一定值得我們定心欣賞。”
“人總是會變老的,當人隨著歲月沈澱逐漸變得安靜,他們就會知道華夏傳統文化藝術的可貴。”
“當他們回過神來,想要尋找傳統的淡雅之美、凈化之美時,卻發現昆曲已經變了,這何嘗又不是一種遺憾的錯過?”
顧城環視一圈眾人,字字珠璣。
“再說昆曲既然已經等了群眾700年,再多等上30年又能怎樣呢?”
顧城這番話,震撼了全場。
所有人的臉上,都是一臉驚訝之色。
論資歷,昆曲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。
有700多年歷史,與古希臘戲劇、印~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。
昆曲被譽為“百戲之祖“,其他劇種無一例外地學習著昆曲的表演身段、程式,移植和借用著昆曲的音樂、排場。
京劇院培養演員,要用昆曲劇目打基礎,叫“昆腔開蒙“。
論影響,昆曲曾獨霸華夏劇壇兩百年,其流傳之廣、歷時之久,非其他劇種可望其項背。
古老戲曲藝術傳統中蘊含著的深邃思想,早已滲透國人的血脈。
“顧城,你說得對!”
蔡禮仁目光湧動。
“江畔何人初見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。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。”
“十年前的流行歌曲,放現在聽也許會覺得過氣,但戲曲不管三十年前還是三十年後聽,感覺都不曾變過。”
“因為藝術不分年代。”
蘇柒直接用一句話總結。
“好的藝術作品,即便傳了百年千年,也會有人一直欣賞。”
顧城笑看向韓中毅。
“韓校長,您剛才說戲曲曾是一門接地氣的娛樂活動,還記得吧?”
韓中毅瞇眼,“你的意思是,讓戲曲再接地氣一點?”
“這麼形容也可以。”
顧城不置可否道:“很多人在面對戲曲發展狀況不佳時,往往會埋怨觀眾不懂藝術,這無疑是走向了群眾的對立面!”
“而導致這種現象最根本的原因,在於中華戲曲已經逐漸脫離人們的生活!”
顧城看向眾人。
“所以我覺得戲曲內容要更加貼近生活,突出娛樂性,要長於情疏於禮!”
“梅蘭芳大師曾說過創新是‘移步不換行’,即便是創新也不能丟掉戲曲最本質的內核——四功五法!”
“我個人認為,戲曲在做好傳承的基礎上,應該多加實踐與創新,試著讓戲曲在內容上更加豐富起來。”
韓中毅瞇眼,“豐富內容?”
“沒錯!”
顧城慢悠悠的補充。
“需要充分繼承戲劇藝術的審美、技巧、程式規範,然後在此基礎上,再做做創新的嘗試。”
“比如目前還沒見過的科幻題材、都市言情、玄幻修仙等題材,都可以跟戲曲嘗試結合混搭。”
蘇柒眼前一亮,“我覺得顧城的這想法不錯!”
李勝文有些將信將疑,“戲曲和影視劇混搭,會不會不倫不類?”
顧城沒有多解釋什麼,只是輕笑反問。
“《神女劈觀》也是混搭了多種風格,不和諧嗎?”
李勝文無話可說。
顧城又接著道:“總是要邁出第一步的……”
其實戲曲遠沒有所謂的“千年的沈澱”那麼誇張。
昆曲只有700多年的歷史。
國粹京劇更是只有屈屈兩三百年,比四大名著還要來得都年輕。
但京劇的受眾群體,卻比四大名著簡直要少太多。
甚至於舞臺劇、音樂劇都比京劇的年紀大,比它的受眾要廣。
要想讓戲曲更情趣化、抒情化、多元化,就應該多貼合市場開辟新題材。
島國的不少漫畫、動畫都能改舞臺劇、能改歌舞伎,而且改了還有人看。
西方的動畫也改成了音樂劇,而且也改的很成功。
那中華戲曲怎麼就不能嘗試呢?
文化、戲劇都是一個國家的思想高度。
京劇用了幾代人的努力,把這個起源於俗文化的劇種擡上了大雅之堂,賦予其文明內核。
老一輩的民眾覺得它能代表華夏以及華夏的文化,所以國家也出錢出力保它。
推廣、弘揚戲曲是國家的文化政策,是文化輸出和文化自信建立的一塊基石。
正如戲曲研究家徐成北所說:戲曲不應僅僅定格在老唱片、老照片和老報刊之中,他內在的活躍、奔突著的生命力應該長久滋養著梨園,給現實世界以啟迪。
顧城覺得,或許也有那麼一天。
華夏的藝術家去往全世界各地演出,都能受到熱烈的歡迎,全球所有的藝術團體,都會以來帝都的某大劇院演出為榮。
……
這場飯局一直持續到了晚上十點左右。
因為大家都相繼喝了一些酒。
顧城直接安排了的士,送各位老師回去。
最後只剩下兩三個人時,韓中毅最後叫住顧城。
“顧城,因為《神女劈觀》的關系,最近戲曲的熱度指數暴漲。”
“你覺得接下來,我應該怎麼抓住這波熱度,去弘揚華夏戲曲文化?”
“拍戲曲電影、或者跟電視臺那邊合作,上綜藝、做節目都可以。”
韓中毅和梁世平對視一眼。
然後把梁世平輕輕往顧城身前一推。
“顧城,你覺得以世平這個年齡,適不適合進入娛樂圈?”
顧城目光低垂,視線落在梁世平稚嫩中透露著堅毅的小臉上。
自上世紀50年代後。
京劇幹旦不再被提倡,戲曲學校也不再培養。
往後五十年間後繼乏人,枝葉雕零。
看著梁世平的臉龐面龐,顧城恍若看到了京劇傳承的希望。
誠然,能被李勝文收做乾旦,那梁世平在顔值這塊自然是沒問題的,爆火也只是時間問題。
顧城也理解他們的想法。
戲曲屆如今非常需要,一位年輕的戲曲天才來撐場面。
但是一旦進入演藝圈,本心就不是那麼容易守住了。
前世被玖爺欽點的巴~特~爾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唱戲坐科要十年以上,不僅唱念坐打都要會,還不允許假唱,一場戲下來兩個多小時,結果賺到的錢卻不如十八線小明星帶貨一場。
所以他沒有藏著掖著,直接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。
“韓校長,培養一個明星可能只需要一年,而培養一個名角十年都不定能培養得出來!”
“進入演藝圈混個臉熟、拉拉人氣可以考慮,要是常駐娛樂圈,我個人目前不是很建議。”
“他還在讀書,又還沒倒倉,跑太多通告對他以後的職業生涯沒什麼好處。”
“行!我知道了!!”
韓中毅點頭,帶著梁世平先行離開了。
顧城在原地微嘆了口氣。
“但願這孩子,以後能守住本心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